所獲獎勵: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主要完成人:宋考平、王渝明、張健、皮彥夫、侯吉瑞、王加瀅
主要完成單位:東北石油大學,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項目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低滲透油層提高驅油效率的機理研究”(編號:50634020)、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油田開采后期提高采收率新技術”(編號:2011ZX05009-004)、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重點項目“二類油層聚合物驅油進一步提高采收率配套技術”(編號:2011E208)、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海上稠油化學驅油技術”(編號:2011ZX05024-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ASP復合驅油藏油水界面張力變化規律及殘余油啟動機制研究”(編號:51174216)
大慶油田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研究聚驅技術,于1996年率先在世界上實現工業化應用,2002年聚驅技術由單一的高滲透油層轉向儲量更為巨大的中低滲透油層后,大慶油田經8年技術攻關,使采收率提高幅度由國外技術的9個百分點提升到12個百分點,再創世界紀錄。然而,剖面返轉、低效循環和剪切降解已成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三個世界性技術難題,如何突破極限并攻克三大技術瓶頸難題,從2008年開始,東北石油大學、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單位成立了由數百人組成的聯合攻關團隊,提出要擴大層間、層內、微觀波及體積三方同步發力,提出“交互式持續降粘提高聚合物波及體積”新認知,實現技術思路和原理由提高驅油效率為主轉向強化波及體積為主的轉變,對聚合物驅生產中出現的剖面返轉、低效循環、剪切降解三個世界級技術難題長達13年持續攻關,與油田動靜態條件緊密結合,創建出適合中低滲透油層實際的聚合物驅新技術,在原有技術(12%)基礎上采收率大幅提升4個百分點以上,規模區塊采收率指標和應用范圍雙破世界紀錄。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0件,大規模應用到10個油田9700多口井,整體應用11個中低滲透油藏區塊4年以上,聚驅提高采收率均在16個百分點以上,取得了顯著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國家能源安全及石油年產擺脫2億噸高危警戒線提供了一項重要的技術支撐。
